查看原文
其他

老照片的故事丨马小冈:死里逃生“介寿堂”

马小冈 新三届 2019-01-05


作者简介


作者在法国巴黎荣军院


马小冈,男,1948年生人,曾在中直育英小学校(现在的北京育英学校)、北航附中(老三届)、中国人民大学(1978级)就读。下过乡,扛过枪,进过厂,经过商。当过杂志社总编辑,音像出版社社长,文化中心秘书长,经济研究员,民企总经理,国企董事长。中南海下海干部第一人(1984.10)。



人生往往会碰见一些意想不到的离奇事,有些意外遭遇甚至令人心惊肉跳不堪回首,当年我就碰见一件堪称死里逃生的事。


1966年6月以后,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全都“停课闹革命”了。闹了一年多后,人们身上的那股子“造反”热度也逐渐降温,我们这些当年的高中生(北航附中)便开始寻些事做,例如游泳、健身或读书、交友,后来一些影视作品中所谓“拍婆子、打群架”即是从那时期开始的,只不过影视作品把那些我们不屑做的事情过于脸谱化并且放大了。


马小冈摄于1967年夏,北航游泳池


大约在1967年仲夏之时,我们认识了一位长春空军航校的学员李小虎,当时他急匆匆跑到北京来找我们,并且随身携带了一支小口径步枪。据他说,张春桥把他父亲往死里整,他要和张春桥拼命!干掉张春桥以后,他打算越境到缅甸参加缅共打游击去。长春空军航校发现了他的企图,于是派人到北京追捕他。


我和我校的刘会远、王继华等人听李小虎如此一说,觉得他脑袋发热想的太简单,于是竭力劝阻他放弃那些危险念头。在我们的苦劝之下他接受了我们的告诫,但是返回长春已经不可能了,于是他决定继续南下越境到缅甸去,同时他把那支小口径步枪和100发子弹留给了我(后来听说李小虎在云南被捕了)。


 

马小冈端着那把惹事的小口径步枪

摄于1967年冬


顺便说一下,颐和园离我们北航附中不算太远,因此那里是我们常去的地方;也是因为喜欢登高望远,香山一带几乎所有的山峦也都留下过我们的足迹。


某日,忘记事前是哪个王八羔子跟我说,颐和园的树林里有许多猫头鹰,那种大鸟是个昼盲,白天睡大觉,蹲在树上专等着挨打。李小虎留下的那支小口径步枪虽然威力不大,但打猫头鹰还是绰绰有余的,于是那年冬季一天上午,我与李冀安和黄建新便前往皇家园林“狩猎”去了。


马小冈在颐和园,摄于1967年冬


那天枪是由我一个人拿着。因是冬季,我穿着棉大衣,事先把小口径步枪拆解了,枪管放进袖筒里,枪托挂在前胸并用大衣盖住,我们三人便顺利进了颐和园东大门,然后沿着长廊溜达到排云殿东面的山坡上。我们看见一处院落林木森森,料想那里一定会有期望中的大鸟,而院落的后墙有一缺口,于是我们纵身一跃便跳了进去,那处院落正是“介寿堂”。


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,“介寿堂”是一处清朝时期的院落。“介寿”语出《诗经》:“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,意为助寿。“介寿堂”是帝、后拈香时的休息处,后来为命妇退居之所;解放后曾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辖,故此张治中、沈钧儒等一些名士曾在这里居住过。此院坐北朝南虽与长廊紧邻,但终日大门紧闭,且门楣并无牌匾,游人即使走到跟前也不知晓其中究竟。

(介寿堂,网络图片)


我们三人在院子里四处张望寻觅想象中的呆鸟,却没想到我们的行踪被几个白衣女子发现了。我们与她们对望了一下,只当是饭馆的服务员,便没去理会,继续大模大样地在后院里转悠。


因为没有看见啥子猫头鹰,那支小口径步枪仍然藏在我的大衣里(如果真有猫头鹰,且我拿出枪,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),哪想到此时突然听见一声断喝:“嘿!干什么的!”随后即有数位解放军战士冲将上来把我们团团围住,他们指着我等三人厉声喝问:“谁让你们进来的!你们是怎么进来的?”


我们一时愣怔,不知自己错在哪里,便瞪着他们一言不发。“你们居然敢翻墙跑到这里来了!”其中一个战士厉声喝道。他这一说不要紧,登时把我的怒气激了起来!我回顶一句:“这里不是颐和园吗?有什么敢不敢的!”

(介寿堂,网络图片)


那个战士听见我这一说,声调更加提高了几分:“你好大的胆子!你们知道谁住在这里吗?”我那时乃青春气盛之期,便十分不屑地回顶了一句:“我管他谁住在这里!”此一句话登时激得那几个战士火冒三丈,上来就逼迫我们三人跟他们“走一趟”,我则再顶一句:“走就走!”


此时李冀安已看出苗头不对,便立即凑到我的耳边小声说:“枪,枪!”当时我也觉得这些战士如此气急败坏一定是有所因由,只是我仍然不肯低头认错,硬是梗着脖子和他们争辩。正闹得不可开交,只见一个警察急火火冲进院里,大概他看见我们这几个毛头小子不像歹人,于是连骂带推将我们轰了出去。


自打当年从“介寿堂”扬长而去以后,我并不曾多想,只知道当时那院里可能住了一个什么人物。乱世中各色古怪事情太多,我对此仅抱定“去他妈的爱谁谁去”的心态。直到1985年,一次与我公司办公室主任闲聊,他说其父文革时代在颐和园当头儿,我便说起上述事情。

(介寿堂,网络图片)


没想到他一听,眼睛登时瞪得滚圆,他竟脱口惊呼:“啊呀!你的胆子也忒大了!你知道是谁住在介寿堂吗?是江青!那年一个农民只因拿了一把镰刀跳进介寿堂院子里割草,硬是给判了三年!你居然拿了杆枪进去,抓起来肯定是死罪!”


带枪误闯颐和园江青宅邸(不管那枪是打鸟的还是射人的),若被发现则百口难辩肯定是要杀头的!万幸的是我身上藏着家伙居然没有让他们搜出,那几位战士也是粗心大意因此未得到立功机会,实在遗憾。


估计江大妈当时正在午睡,并不知道后院冒出几个毛头小子,当时我也就没机会瞻仰老佛爷的尊容,再加上当时江青住在颐和园乃国家机密不便张扬,那位警察叔叔把我轰出去也就算了。


现在回想起来,那位警察叔叔应该是我的救命恩人,只可惜当时没有请人家签字留名,否则我今天一定要拎几盒上好的点心匣子当面致谢,并扛上一幅“恩重如山”的鎏金牌匾燃鞭敬送也!


李冀安(左),马小冈(右),摄于1967年夏,北航附中


李冀安和黄建新是我的同班好友,我们平时在一起最大的爱好就是“练块”(现在叫做健身)和登山。没想到李冀安当年那样结实的身体,自从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插队回城后,因长期无固定工作一病不起,虽经老同学合力救助,但最终因肾衰竭而病故。


黄建新至今仍然“活在18岁”,年近七十的人仍是生猛孔武,几乎每天都要练万米轮滑,在单、双杠上翻飞如燕,其力之劲犹如当年,倘若掰腕子,今天一般的年轻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。去年一次聚会他窃笑着承认,当年怂恿我到颐和园去打猫头鹰的那个“王八羔子”,就是他也!我K!


后排左2黄建新,右1李冀安,前排右1马小冈。1967年同班同学摄于北京天安门广场


如今长春空军航校的那位李小虎也早就平反了;那支惹事的小口径步枪也早在我赴山西插队之前被我扔进了河沟里。


不过,我想提醒诸位,颐和园的“介寿堂”至今仍不是开放景点,大门紧闭并无招牌,是否什么人物住在里头也未可知。倘若阁下想一睹“介寿堂”之尊颜,它就在排云殿之东,“无尽意轩”之西侧即“介寿堂”是也。 


马小冈读本

一个北京知青的从军之路

当知青遇见司马迁

激情是不可以泯灭的

从对联 · 老兵 · 联动说起

50年前“联动”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

巴黎·法国大革命·普世价值的思考




记忆:文革反思录

赵建伟:革命时代的荷尔蒙何处安放?

杨子越:武斗的战火硝烟殃及我家炕头

王宗禹:我目睹了毒打老师父母的野蛮暴力

杜欣欣:拍婆子的考证(美女不论出身)

王冀豫:我是杀人犯—— 一个红卫兵的反思

王学泰: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

朱学勤: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

——六八年人你在哪里?

于向真:我的庆哥

北京"老莫",梦开始的地方

冯骥才: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

陆伟国 :我见证的人大血腥武斗

蒋国辉:一场武斗战殁13个战友

蒋国辉:我赶上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

"小爬虫"王关戚接踵爬进秦城监狱

50年前的今天:遇罗克被捕入狱

陈楚三:关于红卫兵的一桩历史公案

王世浩:一份红卫兵大串联的真实记录

沈乔生:五类分子的子女

 吴晔:鸡飞狗跳的岁月

陆伟国:对小说《刘志丹》的批判

史钊:一个中学生在“文革”中的挣扎沉浮

打鸡血:一段真实却又无比荒诞的历史

曾被封“革命小闯将”的黄帅去世

“反潮流英雄”李庆霖的沉浮人生

北影大院 : 荒唐而残酷的文革日子里

王文华:文化部极"左"岁月遭遇的人和事

王友琴:文革的牛与鸡

王友琴:北京第三女中校长沙坪之死

王友琴: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?

田小野:与王友琴面对面

王友琴:130万个罹难者的名字

王友琴:未曾命名的湖和未曾面对的历史

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?

黄永胜没料到毛泽东下手这么狠

刘家驹:我写林彪传的遭遇

刘家驹:在安徽制止武斗的回忆

张聿温:林豆豆在空军报社的十年

吴李邱王笔下的“七二O”事件

袁晞:毛泽东时代的常委们

潘松庆:武汉文革拾忆

平庸之恶:老兵王更印的人生悲剧

 珊伊:被放逐的红卫兵女孩

黄帅:离开“文革”的冷暖人生

陆伟国:人民大学文革大事记

梅桑榆:文革时期的乡村批斗会

张玫: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

红色少年三度越境投奔抗美援越战场

李如茹: 怕死的我救下妈妈和我两条命

陆伟国:我的俄语老师阚玉瑶之死

陆伟国:四位同班同学的文革遭遇

张宝林:人民大学教授蒋荫恩之死

陈原:祖母,你因何受难

尚晓援:母亲阮季,

永远活在我的生命延续中

严凤英含冤枉离去49年,凶手在哪里?

刘晓阳:敢与周恩来拼酒的女将

——俞志英阿姨二三事

刘晓阳: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

吴思: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

贺越明:“另册”里的三六九等

姜和平: 50年前的教育部小红卫兵

姜和平:一对姐妹花的惨死

姜和平:夜搜苏修特务记

马小冈:从对联 · 老兵 · 联动说起

马小冈:“联动”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

马小冈:当知青遇见司马迁

李向前:寻找我六九届的伙伴们

潘虹: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

尹俊骅:高三那年废除高考,

我们连夜致电毛主席表忠心




记录直白的历史

讲述真实的故事

长摁二维码  

加盟新三届

我们不想与你失联

备份永远的新三届

余轩编辑、工圣审读


征 稿


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

主题一: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

主题二: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

主题三: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

主题四: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

主题五: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

主题六: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

主题七: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

主题八 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

主题九: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

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。

投稿邮箱:1976365155@qq.com

联系人微信号:james_gz7
联系人电话:13570472704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